blog

颠覆认知投资大佬郝思蒙系列第30篇

郝思蒙

2024-7-10

软糖

战国时代,原本有352万人口的赵国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失去了40万青年,因人口减少,国内消费大挫进而影响社会生产,然后剩下300多万国民的收入也在之后的38年里随每况日下的经济一起逐年递减,最后赵国从内部自溃,无法再支撑军队最后被秦国打败

2021年,经济学家郝屎萌做了个实验,五个生存资源丰富的蚁穴,每个140只蚂蚁。每三天分别各自拿走3%、6%、9%、12%、15%的工蚁(青年)同时保留在工作中断腿的工蚁(老龄人)。最后即使环境中的生产资料仍然够多,五个蚁穴都因年轻人口减少,消费(需要吃东西的蚂蚁)下降,生产力不足,新生蚂蚁数量跟不上,五个蚁后全部饿死

人口数量,最多再算上这些人的物欲就是经济的根基

人类整体正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西方早都在0增长区间的经济奈何桥等东方国家,因为西方国家在二战中的基础设施损失比例小,工业基础强,战后经济和人口恢复快,婴儿潮来得早,后来也就更快老龄。以美国为例,65岁以上的低消费、低生产人口已达18%

过去三十年因人口爆发让经济迅猛增长的亚洲国家也从2013年这个起点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以没有了人口红利的中国为例,现在18-65岁人口年均减少6百万,同时每年有3千万人退休。和赵国、蚁穴一样,人口是经济的根源,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济衰退已不可改变。现在的出生率因经济差和资源集中等原因变得更低,即未来经济也不再会好

除了年轻人口变少,中国的整体人口也会在2030年左右开始净减少。世界范围的老龄化率很快也将超过20%,人口总数也会在未来数十年见顶,人类数量随即进入熊市

努力就能事业有成的时代已经过去,萧条、衰退将在整个人类社会蔓延且不可阻挡,各国能做的只有货币刺激,但这是短效手段,人变少了,买东西的人少了,钱再多也进不去经济体系。个人方面,收入也会像赵国末期一样不断减少甚至失业后再难找到工作

未来很多国家都会发生大返贫,中产和富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无法幸免

普通人会因以下4点返贫:

物价加速上涨

法币继续贬值

收入大幅减少

房产跌价50%

富人除了以上还有额外的: 5. 生意更加难做 6. 生产资料贬值 7. 投资资产缩水 8. 经营债务危机

在我看来,包括劳动在内的资产在社会经济和法币体系里的人将无一幸免变得比现在更穷。历史中每个因人口红利消失的低经济增长老龄社会都是这样的过程

接下来是这篇短文的重点

先写到这,去吃点鸡吧,改天再写

……

回来了。如何在未来愈发恶劣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存活:比特币

特别是把握好下一轮牛市至关重要

现在这轮2022.11从$16100开始的牛市小概率已经结束,因为已经涨到了我计算的100%必到点位$7万。但大概率还没结束,因为$7万离上一轮牛市最高点$6.8万实在太近,因此基于经验和感觉,我认为牛市大概率还将继续,再来两到三个升浪,在2025年把最高点锁在$10万左右才完满。但果真按小概率已经结束了也只能认。总之,只要我定的下跌50%维持一个月这个熊市确立标准没达成,就不能判定牛市已经结束

顺带一提,我家之所以在$7万清仓并非认定这就是最高点而是最大化求稳,网上有发过记录,我们这轮2022年10月均价$1.8万全仓买入,因为成本及心理优势,380%的利润率对我们来说已经够了。同时即使最后涨到$10万出头,$7万的卖价也并不算低,毕竟我从来不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风险太大,只追求买在较低范围、卖在较高区间

当然,按照投资操作策略本该只卖半仓,另外半仓冲击更高利润。但想来赚更多也没啥意义,就才决定一次性卖完

关键是2026年左右开始的下轮牛市。随着比特币价格和市值越来越高,每轮牛市上涨倍数和熊市下跌百分比会逐渐收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这轮比特币牛市的上涨倍数在4.3至8倍之间,那么下轮牛市的上涨倍数粗算会在0.8至2倍之间,即最后一轮可能涨超1倍的牛市。再往后比特币牛市涨幅会在1倍以内不断收窄,以一个非常长尾的上涨用上千年达到非常高的价格和市值终点

除非战争大范围发生或主要法币因债务危机大量贬值才会打破这一价格趋势,让比特币牛市上涨倍数像第一个十年那样大幅上涨。但如果这类事件不发生就只会变成小倍数长尾上涨

1倍、2倍,在未来资产全面贬值的经济环境下已是难得优秀的表现。把握好下一轮还能以倍数为单位上涨的比特币牛市也是个人能在未来衰退环境中避免返贫的关键。我认识的一些人,基本都是错过前十年投资机会或者重仓山寨、合约失败的人,都摩睾擦卵准备拿出勇气和耐心认真做好下一轮

而我家也将改变思路,从投资变成储值,下轮熊市买入后就不再全仓周期操作买和卖,只在每个熊市加仓,每两到三个牛市即十年左右小比例卖一点利润。不过今后都会是其他人操作,跟我无关了,我个人也将不再持有加密资产。说到底这篇短文的所有内容也和我无关,仅随手一写

最后分享个小故事。以前跟我们合作的一个基金老板,从中年开始忙事业,直到他女儿留学前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

“爸爸,你知道我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吗?”

……

“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