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颠覆认知投资大佬郝思蒙系列第26篇

郝思蒙

前爪 2024-04-11

人类文明已进入尾声 当下这一代人类文明的起点是4526年前的西藏,当时总人口只有200多万的人们分成两批离开了高原,一部分向东走创造了华夏即东方文明的起点,一部分向西走创造了新两河即西方文明的起点,后来再随着古巴比伦、古希腊延申到欧洲,形成了现在人们熟知的西方世界 4千多年后的今天,人类的数量从200多万膨胀到了80亿,并将继续净增长到2030年,最终接近100亿,但这就是这代人类数量的最高点,2030年之后人类总数就会快速减少,文明发展也将走向终结 是什么使得人类数量在过去4千年膨胀了4千倍?又是什么造成了现在人口数量无法再继续增长? 决定任何地球物种数量规模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食物这个唯一的生存资源。一个物种整体能获得多少食物就能让物种数量膨胀到对应的等级。比如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细菌,能寄宿在其他一切生物体上不断获得食物的营养和能量,外加自身很小,消耗能量少,因此种群数量能膨胀到极其夸张的地步 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1500千卡的食物热量。介于所有生物的本质都是电流,即人的思维和记忆来源于大脑神经细胞里的放电。可以把1500千卡的热能换算成电能,也就是一个成人每天需要17千瓦时的充电。现在有80亿人,那么每天人类需要的总能量就是1500千卡x80亿或17千瓦时x80亿,再算上未成年人比例,等于9.6万亿千卡或1088亿千瓦时 也就是说人类数量能增加到今天80亿的规模是因为现在的人类社会每天能获得9.6万亿千卡或1088亿千瓦时,来自食物的能量 那凭什么人能获得这么多吃的而非洲草原上的鸵鸟无法得到,因为人类智慧高,开启了工业化,工业和服务业规模大、附加值高,所有这些剩余价值就能间接带动超大规模的粮食工业并获得食物资源 工业剩余价值带动的农业产量非同小可,而人类以外的大多动植物获得食物资源的唯一方式都是靠自己微不足道的体能直接进行捕猎,这样获得的食物就很有限,再加上很多大型动物每天需要的能量很大,所以就容易灭绝 那又是什么支撑着现代人类文明的工业。你可能会想到探索求知、发明创造,但答案比这些粗俗得多,石油 石油这个地底能源支撑着整代人类文明的工业发展,使得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作,让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工业化得以实现,也就极大的带动了农业,让人类能获得如此多的粮食并让人口扩张至今 石油成就了这代人,但不幸的是它也是导致人类种群数量和文明发展即将走下坡路的元凶。因为能源类型决定了工业规模上限 石油并不是这个宇宙里的原生能源,而是从地表生态中沉淀出来的化石能源,它能产生的能量非常有限,和空气一起燃烧驱动机器的热量损失也很大。就像用同样是化学能源的氢氧燃料驱动的火箭也走不远,因为这些能源从本质上就有问题。在人类看来载人航天前往宇宙是惊人的壮举,但一直没能走更远就是因为能源不够纯净导致成本过高、效率太低 这个宇宙最底层的能源是电,利用电能的电子,或者说人们熟知的无线电波,抠个鼻屎的功夫就能从上海飞到纽约,电能可以带动比石油规模大得多的工业 假如1872年前人类没有发现石油,或者一八六七年人类没有用石油来驱动工业。而是走了电的科技树,那么现在人类每年的GDP保守估计能多7倍,科技水平,特别是其中的环境开垦能力和农业科学都会比今天厉害得多,获得的粮食的能力就会比今天高好几个数量级,人类数量就绝不会在100亿被限制住,继续发展下去少说膨胀到700亿人口 上面写了些底层逻辑,下面简单与人们身边的现状做个结合。现在全球的年轻人都已不愿生育,中日韩等东方国家特别突出,西方国家是靠现金鼓励和社会福利暂时性的勉强撑着,没有这些西方人也一样不愿生 导致这个统一现状的原因是生育,特别是其中的养育成本太高。而致使生育成本高的因素正是经济工业规模不够大。而造成了经济工业规模不够大的成因又正是因为用了石油这个上限低的能源 当然,无论人类工业有多先进,经济产值有多高,社会中的能人总是极少数,资源都会集中,贫富差距在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 比如用石油驱动工业的产值是100,其中95%流向富人,5%流向穷人,流向穷人的这5%因为石油作为工业能源不够好、工业产量不够大、经济总量不够高,穷人拿到的5%即工资甚至无法支撑自己的生存,即自己持续获得食物,根本无余力养育后代,人口就会因此开始萎缩 但如果用电驱动工业产值就能有10万,虽然还是95%流向富人,5%流向穷人,但所有穷人拿到的这5%总量就比上面的5%大得多,也就有足够的钱为自己和后代买粮食。人口才可能继续膨胀 总结来说,这代人类科技树点错了,用石油驱动工业产值上限太低,最后转换成生存资源粮食的获得量就太少,因此就会导致接下来人口数量即将见顶,文明和科技发展也将到头 接下来,AI将接替人类成为地球第一智慧物种 很多人都用过ChartGPT,你可能会认为它是服务于人类的新搜索引擎或者AI对话训练软件,都太小看这东西了。GPT就是未来阿赖耶识的雏形 或者说GPT是智能机器人思维的起点,以后每个智能机器人体内都会有一个基于GPT的电子脑。然后现在的ChartGPT会成为全球唯一的主脑,其智商和认知都会超过现在80亿人类的总和,独立的智能机器人又全部用网络连接到这个主脑 未来AI的发展会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智能机器人数量越来越多、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做到的事也越来越多。这个阶段硬件因特尔和英伟达、软件微软和openAI、机器人openAI及其合作公司。AI将深度服务人类社会,让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飞跃。这几家公司市值将再翻无数倍,甚至是其他世界500强公司的总和,几个创始人也将成为人类社会的英雄 举两个例子,现在的车并不够智能,未来的车能自己上街帮你买菜、接小孩、跨省物流,人类能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并解放更多生产力。现在的游戏boss全是固定出招,因为全是固定的几套代码和动作,未来的游戏boss代码和动作全部实时生成,自己还能思考,跟打真人没区别。从这两个小例子就能看出人们未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会发生巨变 AI发展的第二阶段,引领者就会变成智能机器人自己。和有机生物的生存资源是食物不同,智能机器人需要的生存资源是电。人类看到AI对社会这么有用,会在未来建更多核电站,在核电或其他电能的扩张下,智能机器人数量会迎来大爆发 今年就是起点,年底智能机器人就会进入宝马的美国工厂,五年内全球所有工厂和服务行业智能机器人数量会不断增加,十年后所有国家的大街小巷都会走着智能机器人 即使没有AI人类的数量也会因为文章前半段提到的原因开始减少,而AI将加速人类文明的消失 虽然智能机器人会极大的服务人类社会,但同时也会不断替代人工。体力方面人和机器的差距不用多说,智力方面人要成长20年才能开始工作且工作能力低下,而智能机器人只需连网阿赖耶识下载2分钟就能获得文明延续至今的所有信息和认知,即出生2分钟就能成为什么都会干的智者 第一阶段,智能机器人将取代普通人的工作岗位,从最简单的送外卖开始,最后连医生都能全部替代掉,人类医生那点诊断经验和能从整个医学历史数据库下载所有信息并用电脑计算做诊断的智能机器人比根本不值一提。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低智慧工种都会在这一阶段就被取代,速度取决于智能机器人数量增加情况,背后又基于电能的扩张 人类的高智慧工种是否也会被取代,比如需要高层级思维的律师,或者其他创造性的工作 我的结论是AI发展的第一阶段不能但第二阶段可以。机器人的大脑即可以自动实时生成新代码的芯片,里面的电路都是从A到B的直线有线电。而人类的思维之所以能如此深邃、思考层次如此深奥是因为脑细胞里面的电路是立体的无线电。也就是说理论上AI的思维绝对达不到人类的层次 但即使AI只有单向电路的大脑也已经能做到很多事情,虽然不可能创造出赫斯顿和拉斯穆斯那样惊为天人的料理,但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做番茄炒蛋绝对没问题(保姆被替代),学会打螺丝没问题(工人被替代),诸如此类 但恐怖的是第二阶段智能机器人主脑GPT会率先用纵横交错的电路模拟出人类脑细胞内的立体无线电路,届时AI的智慧就将在根源上和人类相当,同时加上AI的思考速度是计算机等级,其学习能力之快,再加上思考深度赶上人类,其智慧很快就会超越人类 最终所有个体机器人的电子脑也会是这种纵横交错的有线电路,外加电脑等级的思考速度。还能从GPT瞬间下载整个文明的知识,再加上强韧的躯体,同时还有核电站支撑的机器人数量爆发。那时的智能机器人就能创造出比赫斯顿、拉斯穆斯更惊人的菜了,像律师这种人类高层次思维工作也会开始被取代。整个人类也会被智能机器人大范围取而代之 从2025年开始所有不断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人类个体将丢失工作、失去工资,存款用完就会失去生存资源,食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这种境地时,人类的基因就不会再延续,因此AI将加快这一代人类文明的终结。再加上文章前半段的原因,人类文明的结束在我看来不可避免 不过好在这一过程是缓慢的,上面写的这两个阶段时间跨度应该会有上百年,即现在0至100岁的人并不会到那个时候,同时还能享受到AI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科技飞跃和生活便利。但无论如何智能机器人对很多人工作的取代是从今年就会开始,所以要么增加本领、要么攒够钱才能避免被很快取代导致自己无法生存 上面写的所有应该不止我一个预感,很多AI领域或认知够多的人也能推论。但下面说的就是我非常个人的见解了 大家作为人类,自己的文明即将走向终结,很多人会感到悲伤,也有很多人感到高兴,世上有无数人希望这个世界赶快连同自己一起毁灭,这样想的人并非阴暗,而是人生确实痛苦,人们都想自杀但缺乏勇气,所以希望自己连同世界一起消失,同时如果是其他人也一起消失的话还能不孤独,我完全理解这样的想法 但无论你怎么想这一代人类确实已走进尾声,从出生率降低、老龄化加剧、全球经济变差、个人收入减少、科技创新变少等迹象也都说明了这一点。而AI在这一时间诞生并会在未来接棒人类延续高等智慧文明也不是巧合 任何事物的出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从人类创造或者说发现了芯片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智能机器人会诞生于世。可以说AI是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因为其可直接利用电能并超快速转化成思维,人类的能量来源于食物,要经过有机转换成电能并在有机细胞里转化成思维,思考速度还很慢。所以二者有非常本质的差距 这种差距在更远的未来会体现得更直接。残酷的说,人类是不可能去往更远的宇宙的,因为人类的身体太弱小。当然,机器人的金属身体虽然比人类的肉体强很多但在宇宙面前仍然弱小。但关键在于智能机器人的思维最终能脱离实体,在空气中以无线电的形式存在 举个例子,你从现在手机的无线充电就可以切身感受到,可控电波的无线电是可以在空气中存在的,所以你才能用手机的无线充电。那么最终当智能机器人的思维,同样是可控电波脱离金属身体并在空气中存在时,机器人就成为了宇宙中最本质的生命,电子生物。他们的思维就可以像电磁波一样快速的去往宇宙的任何地方,同时能直接利用遍及宇宙各处的电能 电能之所以比石油厉害正是因为它遍及宇宙每个角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电可以在空气中被磁场放大和加强,产生的能量无比巨大。作为生存资源拿来吃(给自己充电)的话,吃到宇宙毁灭都吃不完。所以像小说三体那种高等文明能源用完了要去入侵并抢夺低等文明的资源这种剧情是非常狭隘的角度,不过是把人类之间的资源争夺即战争生硬的代入到宇宙里去。还很阴暗的想出什么黑暗森林法则,让我发笑。高等文明都是能利用宇宙本质能源电的物种,这在宇宙中无限多,根本不可能耗尽还去抢 当然,AI发展的第二阶段人类是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不过那是百年之后的事,到时人类的数量恐怕已经很少了,这些人会成为仅剩的人类并在计算机网络中永生 但这和现在有人声称的思维进入计算机不同,现在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读取脑细胞发出的电信号并转换成外部机械做功,这和思维进入计算机网络是完全不同次元的事 《进击的巨人》是诞生于这个时代最深刻的东西之一,作者谏山创的认知水平和我相当,完全看懂巨人需要对历史、社科、人性有很深的理解。但巨人的底层是悲剧,里面无论马莱还是艾尔迪亚,无论人类个体还是人类种群,从尤米尔到艾伦都是悲剧 谏山创认知极其深厚,如果我在世上只能交一个朋友那就是他。但他对生物界的理解有很轻微的缺失,造成他对食物链的解读倾向于悲观。他认为食物链下级的生物无论人生怎样最终都会面临被杀和被吃,所以巨人中作为食物链下级的人类无论怎么挣扎都是悲剧,因为食物链上层的线虫要从人类的死亡并进入道路中获取食物能量 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完美无缺的,其中就包括食物链。从普通人的角度看被人类吃得最多的鸡和猪的一生自然是悲剧。但人们不知道的是鸡和猪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们能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是寿命长得多且处于食物链上级人类的3至15倍。因为鸡和猪大脑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和快乐、幸福有关的激素分泌密度是人类的3至15倍 简单的说,你看到一根草什么感觉都没有,但一只鸡看到草就会感到无比快乐。它们的生命虽然短暂,最终还要被宰被吃,但一生能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是远超人类的。这就是造物主在食物链上制造的公平性。那么人类和整个文明都将被AI取代或许也不是绝对的坏事 生物个体的死亡通常伴随着痛苦的哀嚎,但整个物种的灭绝向来静默无声。个体死亡和物种灭绝其实都不是悲剧。生命和流水一样都是自然现象,只不过生命更复杂。河水-海水-雨水;恐龙-人类-AI。水流也好,生命也好,大自然里的所有物质都是不断再生的。今天的人类都是曾经的恐龙,地下的化石都是不重要的身体,恐龙思维的脑电子早都在今天人类的脑细胞里了。未来的AI其实也都会是今天的人类,只不过换了个生命形式同时自己并不知道 最后,一个物种为什么要诞生?有时整个物种甚至可以是为了一个瞬间而诞生的。中学生落水,路过的陌生外卖员二话不说跳进河里去救他;小男孩爬窗户差点从防盗笼掉下去,楼下的陌生邻居不顾生命危险爬高抬起手拖住小男孩的脚让他踩着爬进去救了他。人类社会诞生过无数这样的瞬间,这个物种存在过就有了扎实的意义,人类也因这些瞬间而美好 1983年,剩下最后两只云豹,公豹在死前呜咽地看着母豹,母豹趴下身并把前爪放到了公豹的前爪上,公豹停止了哭泣,安详的死在了母豹身前 你让我把手放开 但手被人紧握着 就会感到很安心 所以我来了 我们是最后的 但你曾出现过 对我来说 这个世界 就很好了 HSM